为加深同学们了解陶寺遗址作为“最早中国”的历史地位,感受帝尧时期崇德尚礼、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,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,11月7日,我院特邀李琳之老师莅临学院开展交流指导活动,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与此次活动。
活动伊始,韩丽娟老师对李琳之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向同学们隆重介绍李琳老师。此次邀请李琳之老师指导,正是为了促进我院师生对考古文化与大众认知的深度衔接,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,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。交流过程中,李琳之老师着重解读了帝尧时期“崇德尚礼、开拓创新”的文化精神——通过分析陶寺遗址中反映的等级秩序与公共设施,阐释“德治”思想在早期中华文明中的萌芽。同时,李琳之老师深入阐释了陶寺遗址被称为“最早中国”的核心依据,从文字雏形、礼乐制度、国家形态等多个维度,论证其作为中华文明早期核心的历史地位,带领在场师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阻隔,真切触摸中华文明的源头脉络,感受先民们的智慧与情怀,以神话为纽带、以考古为依托,围绕“帝尧神话里陶寺密码”展开专题分享。李琳之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文学著作,以此展开更深入的讲解。最后,在互动提问环节,师生们围绕帝尧神话的考古实证、陶寺遗址文物的保护与研究、“最早中国”文明形态的核心特征等话题踊跃发问,现场氛围热烈而活跃,李琳之老师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,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最新考古成果逐一细致解答。针对学术分期问题,他坦诚分享考古研究的动态性,强调新发现对历史认知的补充与完善;面对文化传播的疑问,他鼓励青年学子以短视频、科普文章等年轻化形式为载体,让考古文化走出学术圈,走进大众视野。
此次活动,不仅深化了师生们对“帝尧神话里陶寺密码”的理解,更为我院师生深度联结了上古神话与考古实证,进一步触摸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鲜活脉络,激发了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与文化自信,在思辨交流中提升历史解读与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。


图片来源 | 新媒体
文字来源 | 新媒体
图文排版 | 齐嘉伟
责任校对 | 刘 晋
二审 | 韩丽娟
三审 | 赵春江